電子報詳情頁

「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 笑聲中是濃濃人情味

  圖:「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放映節目

【大公報訊】為配合香港流行文化節2025的主題「喜尚+喜」,香港電影資料館即日起至5月11日舉行「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放映節目,精選多部由1940年代至千禧年的經典電影,呈現不同年代的殿堂級笑匠迸發的喜劇火花,展示香港喜劇電影承先啟後的蛻變。

喜劇電影藉着精心構思的橋段、傳神的對白、生動的肢體語言,又往往緊扣生活日常,逗得觀眾開懷大笑。早期取材傳統戲曲的喜鬧劇,結合丑生的諧趣演繹,為本地喜劇電影奠下基礎。隨着都市化進程,社會環境轉變,喜劇電影吸納多種元素。由城市生活、摩登潮流、西片趣味到新舊人倫衝突,蛻變發展,形成多層次風格。詼諧、幽默、滑稽、瘋狂,不一而足,令一代又一代觀眾,難以忘懷。

風格清新富時代氣息

上世紀50、60年代的粵語影壇,鑼鼓歌唱片、文藝片盛行,喜劇則另闢蹊徑,糅合創新,成就都市輕喜劇,嬉笑中見溫馨。70年代許冠文的喜劇電影平地一聲雷,正中打工仔下懷。他自編自導自演,演繹刻薄、扮醒目而不失人情味的角色,別樹一幟。70年代的電影銀幕武影翻騰,把喜劇因子植入,滋長出民初諧趣功夫片,其間出現的洪金寶、成龍等,敏銳地帶動潮流風向,武夫、笑匠合一,化身諧趣福星。80年代喜劇片當道,覷準新世代都會的人與事,追求高密度笑料,經營瘋狂爆笑場面,隨後迎來中產喜劇,風格清新且富時代氣息。

今次「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展現早期諧趣武打過渡到千禧後溫情動作的歷程,多部作品以4K數碼修復版呈獻,帶領觀眾在捧腹大笑之中回望經典之作。

粵劇名伶馬師曾在《審死官》(1948)中飾演狀師宋世傑,與紅線女飾演的妻子同為背負冤情的寡婦討回公道,夫婦倆互相戲弄又恩愛非常,二人的喜劇節奏拿捏得恰到好處,演出生鬼傳神。近半世紀後,周星馳與梅艷芳重演經典,主演《審死官》(1992),在杜琪峯精準純熟的導技下,兩位巨星盡展搞笑功架,梅艷芳更大展身手,令人刮目相看。

經典場面重溫集體回憶

以友情為主軸的《難兄難弟》(1960)(2K數碼版)中,謝賢和胡楓的角色性格相反但情誼深厚,故事惹笑幽默之餘,還展現出當時社會傾向不再悲觀愁苦的關鍵轉折。《新難兄難弟》(1993)(2K數碼版)講述梁朝偉飾演的主角穿越時空,與由梁家輝飾演的年輕父親相遇並成為好友,笑聲中滿載濃濃的人情味。

1960年代粵語片興起小夫妻喜劇潮流,楚原執導的《大丈夫日記》(1964)(2K數碼版)是代表作之一。故事呈現當時社會對中產生活的嚮往,對白精警惹笑。1988年版《大丈夫日記》同由楚原執導,故事卻截然不同。

由許冠文編劇和執導,並與許冠傑和許冠英合演的《半斤八兩》(1976)是許氏兄弟的喜劇經典,三人一幕幕惹笑的碰壁與錯摸早已化為集體回憶。《鬼馬狂想曲》(2004)向許氏兄弟喜劇電影的成就致敬,將不少經典場面一一重現,而劉青雲和吳鎮宇的對手戲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快餐車》(1984)(2K修復版)由洪金寶、成龍和元彪主演,三人以靈巧身手製造逗趣的表演,完美糅合動作電影與喜劇元素。《寶貝計劃》(2006)同樣是動作喜劇,講述成龍、古天樂和許冠文飾演的神偷捲入豪門恩怨。成龍的精彩打鬥場面搭配三名主角各自浪子回頭的動人時刻,充滿娛樂性又溫馨感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