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東西影畫/導演鏡頭關注社會議題 光影 傳遞治癒人心力量

  左圖:趙麗穎在電影《向陽·花》飾演高月香。右圖:《不說話的愛》展示對特殊人群家庭的關照。

4月連着幾個假期,春暖花開,電影作品也開始講述有關生命力的故事。這個時期,內地電影市場上映的大部分電影,主要圍繞社會上需要被關注的特殊群體而展開,如趙麗穎主演的《向陽·花》,張藝興主演的《不說話的愛》、肖央主演的《陽光照耀青春裏》等,這些電影分別聚焦刑滿釋放人員、聽障人士、精神病患者等社會特殊群體。導演注重對社會題材的深度挖掘,值得肯定。從導演手法到演員詮釋方式,也都充滿了溫情和幽默。/王鶴霖

這幾部電影的共同點是讓觀眾感受到了演員的演技,特別是有些還是此前觀眾認定的「流量小生」,也都為觀眾帶來了驚喜。趙麗穎跟肖央保持着一貫的水準,張藝興將角色演繹得真實,很接地氣,帶給觀眾不錯的體驗。然而,這幾部影片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有的劇情偏向打「苦情牌」,敘事平淡,沒有出圈的亮點。上映幾天討論度平平,頗有些高開低走的意味。

為擺脫困境鋌而走險

在電影《不說話的愛》中,張藝興飾演的聾人父親離異後獨自撫養女兒,雖然因為是聽障人士工作並不容易找,生活條件並不樂觀,但是在前妻來想要帶走女兒時,依然用盡全力想要爭取女兒留在身邊,尋求朋友幫助找律師打撫養權官司,最終因虛構的高額律師費,被犯罪分子利用,走上了撞車騙保的道路,最終男主角等一行人得到了嚴懲,被判刑。

而趙麗穎主演的《向陽·花》彷彿是《不說話的愛》的一個續篇,同樣有聽障人士元素,同樣是為了女兒犯罪,馮小剛導演的《向陽·花》所呈現的是有過案底的人員在出獄後,更為真實的「現狀」。明明是為了女兒而犯罪,但出獄後跟女兒有了隔閡;明明想過平靜日子但找工作處處受挫。與此同理,《不說話的愛》中張藝興扮演的聽障人士同樣面對出獄之後生存的艱難。

如何化解苦難?面對命運的考驗。此類電影都有各自的紓緩方式,且很多時候都會突出其身為弱者的一面,他或者她是善良且柔弱的人物設定,或者故事走向,會往一個比較「烏托邦」的理想境地去發展。如電影《不說話的愛》中,強化主角的受害人處境,以其人性美好的一面,博得觀眾的認可。再到《向陽·花》,天崩開局如何求生?高月香(趙麗穎飾)為了給女兒買高價耳蝸,鋌而走險,被判刑入獄,出獄之後肯定生活艱難。不過好在她有一班在監獄中結識到的好姐妹,最終通過「女性聯盟」的救贖而獲得新生。

相比這兩部電影,《陽光照耀青春裏》打破苦情主線,以抽象荒誕的方式向觀眾傳遞出治癒人心的力量。整部電影向觀眾傳遞出尊重每一個人的價值觀,無論他在外人眼中是什麼樣的,現在的他們就是最好的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愛最好的自己。整部電影不同以往的同類電影,不再消費精神病患者的苦難,而是以尊重的態度展現精神病患所感受的世界,令觀眾更好地去了解這一群體。

應採用平凡視角發聲

4月的內地電影檔,不同於春節檔這樣的「歡樂合家歡」檔期,大多時候都會上映一些反映人生思考,剖析人生議題的話題電影。一方面,反映中國電影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不同的社會群體發聲,但同類型電影扎堆也讓觀眾觀影疲勞,從而不願走進影院。如若導演將鏡頭投向特殊人群時,目的只是如何賺取觀眾眼淚,難免捨本逐末。再加上缺乏新意,觀眾只看開頭,就以可預見到後續發展,此類作品更難有破局之法。

導演想要拍出真正能打動觀眾的特殊人體故事,重要是給他們一種平和的視角,他們並不需要人們去憐憫,也無需因為活不下去而去鋌而走險,他們只是跟普通人有所差異的平凡人。

筆者也希望在之後的每一個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中應以客觀的敘事模式,去展現每個社會群體積極向上富有陽光的一面。畢竟講好故事本身,方可贏得觀眾。

作為特殊人群為敘事主體的電影作品,往往都會有一種固定套路,主人公不幸的人生遭遇,最終克服種種苦難,完成人生逆襲。但現實是人生並沒有那麼多的成功逆襲,有的只有一個個扎心的現實,只有讓特殊群體的故事,回歸到更加真實、客觀的講述視角,觀眾才能產生更多共情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