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發揮香港優勢 貢獻民間外交\梁美芬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澳門特區提出的重大要求和期許。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地緣政治複雜、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增加、香港面對外部勢力干預。眾所周知,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充足底氣和堅強後盾,也有「聯通世界」的先天優勢和經年經驗,如何在現時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繼續當好匯通東西的「橋頭堡」?筆者認為,以友為橋、以心相交是值得重視的重要一環,貢獻特區力量和香港智慧,有條不紊推動民間外交更上層樓,適逢其勢、正當其時。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強調,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繫,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讓「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品牌更加亮麗。

增進人民友誼促進國家關係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民間外交是增進人民友誼、促進國家關係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香港特區必須持續發力。筆者認為,推動國際大型會展在香港舉辦是其中一個落地方向。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一直竭盡全力為香港開拓新市場,並鼓勵各界主動舉辦各式峰會,將外國友人「引進來」,行會成員亦身體力行,盡力為香港搭平台,以擴闊香港國際空間。

首先,施政報告抓準了推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的機遇,提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我有幸參與其中。去年,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有機會與香港九間大學合作,主辦了「知識全球化」世界大學校長高峰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和全球各國的高材生匯聚香港,一起討論人工智能與大學治理、道德與法治等一起分享交流,效果相當好,對世界共同面對的人工智能教育與人類道德價值等議題進行分享交流,達至民心相通之效。

香港的文化特色就是中外文化融合。香港各界一齊努力,必能讓香港的國際平台效應得到更廣泛、更深度的世界級認可,促使更優質的國際資源前來叩門,相信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良性循環,定能助力特區、國家的經濟社會前行發展、進階升級。香港要用好自身優勢助力國家「走出去」,在國際舞台上說好「一國兩制」故事、中國故事,助力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三大全球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在國際舞台充分發揮大國擔當!

真情實感勝過千言萬語

其二,「走出去」對外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固然重要,但「引進來」讓海外朋友親身感受國家及香港的實況,讓他們親自由衷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效果更是深遠的。筆者從去年舉辦世界大學校長高峰論壇時,了解到不少來自西方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校長是初次踏足中國的土地,首次領略東方之珠的魅力和風采。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對香港特區的好奇和喜愛,來港後對大灣區產生濃厚興趣,對中國地大物博、底蘊深厚充滿憧憬和嚮往。這樣的真情實感勝過千言萬語。

其三,香港有不少界別早已展開民間外交,如工商界、專業界、教育界、藝文界等,這些都是在民間做得很不錯的領域。不過,新時代民間外交需要再行多一步,我們要讓外國朋友、合作夥伴、國際社會看到「一國兩制」是和平的偉大事業,讓他們真心受感動,幫助說好「一國兩制」故事、說好中國故事。

習主席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重要講話指出,「搭建更多民間交往的橋樑,團結各國朋友,共同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踐行者;搭建更多務實合作的橋樑,匯聚各方力量,共同做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搭建更多人文交流的橋樑,鼓勵各國民眾,共同做中外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的促進者;搭建更多青少年友好的橋樑,激勵青年一代,共同做人民友好事業的傳承者。」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香港的民間外交工作指明方向。讓東方之珠更璀璨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用一項項工作成果交出符合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期待的成績單,不負國家對香港的厚望,不忘初心,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