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向美國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持續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近日有風聲傳出,相關交易準備改換買家,但有美國媒體報道,該交易仍包含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貝萊德獲得51%的股份」。「改換買家」一說顯然是欺騙公眾的煙幕彈。
「這宗交易背後涉及的大國博弈以及關乎我們國家的整體利益,怎能簡單以一句『在商言商』帶過?」東區區議員、全國青聯委員陳凱榮向大公報表示,美國近年對我國經濟發展上的圍堵打壓,假若港口運營權利落到美國財團的手上,後果可想而知。長和至今未正面回應此事,反而一再釋放煙霧彈。「大敵當前,風高浪急,執迷不悟者會背上歷史罵名,企業家怎能與虎謀皮?」\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陳凱榮表示,巴拿馬運河貫通太平洋與大西洋,全球百分之六的海上貿易需由此經過,包括大量來自中國的船隻也需途經此運河。「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年初便曾揚言不排除武力拿下巴拿馬運河!如此重要的運河,假若港口運營權落到美國財團的手上,考慮到美國近年對我國經濟發展上的打壓,後果是可想而知。」
陳凱榮以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為例,表示當時美國以「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禁令」為藉口,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公司銷售零件。外界估計,那次禁令對中興通訊造成了約200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不過,這把雙刃劍同樣作用在了美國企業身上,失去了來自中興通訊的訂單,成百上千的美國關聯企業同樣大受打擊,同時失去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交易如將一把利刃
遞到美國手中
「近日美國發動的關稅戰為全球貿易帶來嚴峻挑戰,又推出『天價港口費』方案,誰都看得出,美國並非單純追求商業利益,而是企圖顛覆中國在全球海運業的主導地位。長和的這宗非一般交易,無異於將一把利刃遞到美國手中,這對國家和香港特區而言都是遺患無窮。」陳凱榮指出,3月初長和交易方案公布後,特朗普迅速表態,將其定義為「美國的勝利」,並揚言巴拿馬運河「由中國運營」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可見美國政府從未將此宗交易視為「普通商業行為」,更不是長和方面所聲稱的「純商業行為」。
「『長和』二字,在香港、內地乃至整個華人社會都是無人不曉。長和也好,其他在香港社會默默耕耘的大小企業也好,都應知道國家與企業的命運緊緊相連。」陳凱榮強調,在現時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形勢下,正正是考驗工商界翹楚們的格局與智慧的關鍵時刻。愛國愛港的商人應堅定對國家的信心,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企業短期和局部利益之上,關鍵時候更要勇於擔當,不要背上歷史罵名。
陳凱榮引述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15日在全民國安教育日活動上的主旨講話指出,希望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繼續發揮推動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賡續愛國愛港優良傳統,正確認識自身事業與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的關係,永遠不捨大義、不忘國家利益。
他表示,「每一位工商界人士都應當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工商業界的發展前景,與國家的發展大局是緊緊相依的。只有在國家利益得到充足保障的前提下,企業才能得以長遠地蓬勃發展。」陳凱榮強調,「大義大節當前,不能含糊,更不能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