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發表主旨講話,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持續性、廣泛性進行了深入闡述,引起香港社會廣泛探討。可以說,在美國大行單邊霸權,對中國極限施壓的外部環境下,夏主任的講話為香港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引。與此同時,隨着國際局勢的變化,香港社會亦應藉此機會,更加深入、全面了解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歷史與發展,特別是有關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的來龍去脈,從而對國家安全對香港發展的影響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夏主任指出,「如果以為向美國獻媚、向美國跪低、向美國求饒,就能夠換來和平、換來尊重、換來發展,那是極其幼稚的。大家要丟掉幻想。」特朗普政府的霸道霸凌行徑,及對國際秩序和全球貿易所造成的嚴重影響,相信已經令絕大部分港人醒悟,認清美國霸權的危害,及其遏制中國的險惡用心。在此背景下,若能更加全面回顧香港在回歸前後圍繞國家安全所發生的事件,結合現時的形勢背景,無疑將令香港社會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丟掉幻想認清美國真面目
在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一周年之際,民建聯出版了回顧23條立法大事的書籍《23演義》,全面總結了回歸前後,圍繞國安本地立法的歷史。為何2003年未能完成23條立法,在回歸前港英政府又埋下哪些「暗雷」,影響回歸後的國安工作,在本書中都有詳實闡述。民建聯會繼續向社會各界積極推廣此書,希望能在如今國際變局的關鍵時間節點,彌補長期以來有關教育的缺失。透過相關資料,可以讓更多港人客觀地認識到香港所面臨的國安風險,及國家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更加認清美西方的真實面目。
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只針對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而其保障的是絕大多數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
據政府數據,自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截至2025年3月1日,在所有相關法律下,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的案件中,共320人被拘捕;186人及5間公司被檢控,其中161人及一間公司已被定罪,包括已被判刑或正等候判刑的個案。上述相關數字當中,91人及4間公司就香港國安法下的罪行被檢控,76人被定罪;而就涉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罪行而言,5人被檢控,3人被定罪。這些公開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和公司被依法懲處,使得香港實現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嚴格依法維護國安,同時也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法治根基進一步穩固。在世界風雲變幻之際,一個既自由開放又有足夠確定性的市場,無疑會受到市場的青睞。多個外國駐港商會的調查均顯示,在香港落實國家安全立法後,並未影響在港經商的外國人對香港法治、營商環境的信心。相反,特朗普政府近日向作為自由港、實行「零關稅」的香港加徵245%的所謂「對等關稅」後,香港美國商會主動發聲,指出香港的獨特地位及其在全球貿易中的關鍵作用,對於促進該地區的合作和經濟成長至關重要。可以見得,香港的開放自由不僅是國家的重要窗口,對於全球商界都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
然而,這不代表香港本地的國安風險已然完全消失,一些反中亂港分子從以往的公開活動,被迫轉至更為隱蔽的運作。夏主任強調,「香港社會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安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複雜。反中亂港分子並沒有被消滅,有些逃到國外興風作浪,有些撕下額頭上的標籤,偽裝成普通市民,隱匿在社會人群中伺機禍亂香港。」社會各界仍須時刻保持警惕。
維護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
亦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指出,「面對美國肆無忌憚的霸權主義,我們要站穩腳步、團結一致,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危害國家安全的威脅可以突如其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做好應對巨大挑戰的準備。筆者認為,一方面,維護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香港需要建立起更加主動、積極的維護國安意識,更加全面地研判分析潛在的國安風險;另一方面,我們則要繼續鞏固提升國際化優勢,充當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推動更多資金、企業、人才通過香港,與廣闊的內地市場產生交集。
而從更加廣義的角度而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亦非只限於其本身。在國際局勢出現顯著變化的當下,香港能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加深不同領域的國際交流,甚至向個體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香港故事,都會為國家的穩定安全做出貢獻。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亦能促進安全。香港只要繼續堅定自身的發展方向,發揮好自身的國際優勢,定能在變局中尋找到新機遇,為國家和自身的發展做出更大的成績。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