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做好交通配套

內地「五一黃金周」快到,酒店、餐飲等行業紛紛磨拳擦掌,準備迎接遊客的到來。運輸署與小巴營運商溝通,要求加強黃金周服務,尤其是做好西貢等行山熱點的人流疏散工作,警方、民安隊亦將增派人手維持秩序,避免混亂的情況再次發生。

香港好山好水,慕名南下的內地行山人士成群結隊,周末或節假日更見人潮擁擠。其中,西貢麥理浩徑二段堪稱熱點中的熱點,下午至傍晚時分,結束行山的人士抵達萬宜水庫東壩輪候車輛,但因人多車少且班次不足,往往需要等待2小時甚至更長,引起不少怨言。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常有內地行山人士留言吐槽香港的交通接駁,更有人寫下再也不來香港之類的激憤之語。

其實,交通接駁不足可能只是表相。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西貢一帶乃郊野公園,連接北潭涌至東壩的道路則是麥理浩徑一段,過去為了保育,限制車輛的進入。現時只有小巴和的士往返東壩和西貢市中心之間,而巴士只能在北潭涌等地接駁,不能抵達東壩。因為小巴座位有限且20分鐘才有一個班次,一旦碰到數百人聚集,疏散就成了大問題。

另一方面,唯一的通道是單行線,加上道路上常有行山客,人車混雜,車行速度更慢,疏道人流效率更低。總而言之,東壩一帶是保育地帶,本來就不預期大量人士進入。疫情結束之後,內地行山客蜂擁而至,可謂始料不及的新情況。

但問題既然出現了,就必須解決。增加小巴班次,由警方或民安隊人員協助維持秩序,問題可得到紓緩。通過大數據,提前告知道路交通狀況、輪候人數及可能需要等待的時間,可讓行山人士心中有數,甚至說服部分人士改變行程,前往其他景區。

長遠而言是拓寬有關道路,最好是將單行道變成雙行道,並做好人行道。隨着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遠足人士越來越多,連昔日西北禁區都已開放,西貢一帶只會越來越熱鬧,做好交通配套正是應有之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