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喜看越劇《膽劍千秋》\朱昌文

說起越劇,最先憶起上海越劇團名角袁雪芬、范瑞娟、徐玉蘭、王文娟、金采風等演出的戲寶《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碧玉簪》等。日前應朋友邀請,到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觀賞了一齣新編越劇──《膽劍千秋》。這場演出由紹興小百花越劇團演員主演,節目十分精彩,演員唱、做、唸、打俱佳,藝術性與思想性均高,受到觀眾讚賞。

此劇以歷代文人詩句串聯「卧薪嘗膽」主題,引出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的膽劍精神。四位紹興師爺乘烏篷船登場,以社戲為引,借各師爺之口,點出歷史與現實的交織,開啟全劇時空穿梭的敘事框架。「膽劍精神」是越地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以此為魂,《膽劍千秋》沒有陷入傳統的歷史敘事,而是用群像演繹形式彰顯「膽劍精神」。

全劇分為三章,第一章是講述北宋范仲淹主張廉政、嚴懲貪腐的主張與事跡。第二章是描繪明朝畫家徐渭「不羈生花筆,千古第一人」的赤子之心,呼應「膽劍」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激盪。第三章是講近現代「魯迅與秋瑾」,借作品《鑄劍》中眉間尺復仇故事,與王陽明探討。魯迅以筆作劍疾呼:「我以我血薦軒轅」,將「膽劍」精神注入其作品中,感染了無數人。

此次紹興小百花越劇團攜《膽劍千秋》訪港,讓筆者認識越劇今天煥發的新姿。詩詞文化透過戲劇形式表現出來,令人沉浸在蕩氣回腸的悅耳唱腔中,既感新鮮,也深受感染,個人認為此劇值得多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