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五一黃金周」期間將有大量行山人士在萬宜水庫東壩一帶聚集,運輸署多管齊下加強疏導,包括增加小巴班次、擴寬來往東壩的近十個避車處,警方亦會增派人手管理交通及打擊宰客「黑的」。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值得一讚。
香港張開雙臂歡迎八方來客,但前提是做好服務配套。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郊公園,又是麥理浩徑一至二段的交匯處,擁有「一尖四灣」美景,更有破邊洲──香港六角石柱自然奇觀的最佳觀察點,是香港無處不旅遊的表表者。近年經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推廣,名頭更加響亮,吸引越來越多內地客前往打卡,節假日更是人潮湧動。交通疏導成為大問題,且造成黑的氾濫,嚴重影響遊客對香港的印象。
目前西貢市中心到東壩只有一條單行線路,限制了交通流量。拓寬道路,將單行道變成雙行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阻塞問題。然而修路曠時費日,緩不濟急。暫時而言,除了通過增加小巴班次及加強人手管理來紓緩問題,利用大數據管理人流亦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簡單而言,就是建立一個旅遊熱點apps,提供東壩交通的關鍵信息,包括聚集人數、小巴班次以及需要輪候多長時間等,讓行山人士心中有數,從容安排行程,甚至改變原計劃路線,前往人流較疏的地方。
節假日的旅遊熱點除了萬宜水庫東壩,大東山及鳳凰山之間的伯公坳以及大澳、梅窩碼頭一帶,都有大量人士聚集,在車站或輪渡大打「蛇餅」。有關部門運用好大數據,並在熱門社交平台廣而告之,對外地遊客做好行程預算大有幫助。
這樣的旅遊熱點apps雖然只是個小程式,但作用大,更是數據基建的一項重要組成。其實坊間已有一些類似的程式,可惜只是小範圍內使用,未能惠及大眾及遊客。有關部門加以統籌,就可派上大用場。香港發展大數據應用,就應該體現在這一類人性化安排的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