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24日簽署旨在加快深海採礦活動的行政令,試圖繞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單方面向企業發放在國際水域採礦的許可證。此舉招致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5日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徑再次暴露出,美方為一己之利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單邊主義做法和霸權本質。環保組織和科學家警告說,貿然進行深海採礦恐將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引發生態災難。
【大公報訊】特朗普在行政令中指示美國政府根據1980年《深海海底礦產資源法》,加快向企業發放在美國水域和國際水域採礦的許可證。他聲稱,此舉將「確立美國在國家管轄範圍之內和之外的海底礦產勘探和開發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並對抗中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美媒指出,特朗普盯上了東太平洋國際水域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一帶的結核礦,該地區估計藏有210億噸多金屬結核,包括鎳、鈷和錳等關鍵礦產,對可再生能源、鋼鐵和國防生產等領域有重要意義。
特朗普的行政令試圖繞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招致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反對。根據該公約,各國對其海岸200海里以內的水域擁有專屬經濟權利,但國際水域受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管轄。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歐盟、中國、俄羅斯等170個締約方正在探討如何監管深海採礦活動,在各方達成共識前ISA不會發放採礦許可證。
中方:違國際法、損國際社會利益
除美國外的所有主要沿海國家均已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國務院一直派代表出席相關會議,營造出美國有意遵守公約的假象,但美國國會始終未正式批准該公約。ISA秘書長卡瓦略指出,儘管美國未批准該公約,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批准在ISA管轄水域進行深海採礦的行為仍是非法的。她補充說,美方此舉將破壞公約保護的多邊主義、透明度和集體利益原則,也將對相關國際談判造成負面影響。
郭嘉昆強調,根據國際法,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屬於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在國際海底區域從事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必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ISA框架內進行。郭嘉昆指出,美方行政令還提到在所謂「外大陸架」開採礦產資源,這同樣是違反國際法、損害國際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定界規則源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在未批准該公約的情況下無權主張外大陸架,卻單方面非法劃定界限,將大面積礦產資源豐富的海床納入其管轄。
綠色和平組織批評說,特朗普政府試圖繞過聯合國程序的行為是對多邊主義的侮辱。該組織表示:「美國政府無權單方面允許一個行業破壞人類的共同遺產,也無權為了少數公司的利益而破壞深海環境。」
深海開採恐釀生態災難
深海採礦涉及使用重型機械採集海床中薯仔大小的多金屬結核,對技術要求極高,且可能造成無法預料的環境風險。美媒表示,許多國家有意進行深海採礦,但普遍共識是經濟利益不應凌駕於環境風險之上。
多名科學家表示,被開採的海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並且人類目前對多金屬結核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棲息着許多罕見的海底生物,深海保護聯盟聯合創始人詹尼說:「我們認為,生活在該地區的大約一半物種的發育都離不開多金屬結核。」
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萊文警告說,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互相關聯的,擾亂海洋生態系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貿然進行深海採礦將損害漁業,甚至影響海洋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而導致全球加速變暖。(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