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念着好旺角的種種好,一路朝着店面走去。進得店裏,覺得有些不同了,門口麵檔的師傅們年輕了不少,收銀台的老太太換成了大姐,以前只收現金,如今八達通微信支付寶全能;燈光桌椅似乎有所更新,菜單餐牌也從簡單的粉紙楷體變成了奇怪字體加配圖。一落座我就想起來,二○二三年初我來吃麵時,老闆娘就說要退休不幹了,但店舖會轉出去,不會結業;她又加了句說,至於出品如何她就管不了許多了。如此看來,想必這好旺角已非當初一九七一年開業做了五十餘年的班底了。
雖然內心忐忑,但既然入座,也只能點單了。服務員阿姐遞來一杯熱水,看杯子和餐具也都更換,看來此地確實易主了。我按老習慣點了蝦籽撈拼牛腩撈,又要了份腩汁白灼菜心。沒多久,麵菜皆至,趕緊嘗了一口,麵過碱的步驟做得依然不錯,無甚異味,但麵條偏軟,無香氣,蝦籽也不似以前足量鮮香了;牛腩則是肥得膩,瘦得柴,吃得噎嗓子;菜心選料偏老且未煮透,菜莖讓我吃得十分費力。匆匆吃完,結賬走人,想問此店是否易主,但終究沒有問出口。走出店門,一頭扎進旺角的市井塵囂中,心裏倒沒有怒火,只是無盡蔓延的遺憾讓我難以自拔。想必老闆退休後,一些老師傅也都退休,製麵的步驟大約是傳於新店舖的人了,但要把一門手藝做好,可不是按部就班初學就會的。所謂「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如若不將標準立住,又無心鑽研練習,到最後只會沒入平庸,成為無數再普通不過的街頭雲吞麵館之一。
短短一個傍晚,竟收穫兩種遺憾,遺憾沒買到陳意齋的燕窩糕,但改日再來就能彌補這遺憾;遺憾好旺角終於未能延續當年班底和品質,這個遺憾想必難以彌補了。香港的老店這幾年關門的越來越多,比如年初結業的羅富記──我常在身體微恙時去他們家買粥喝──前幾年結業的老店更是多到數不過來,其中不乏優秀者,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這是下一代接班人自己的選擇,也許這是時代發展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又或許我們只是經歷其中才覺可惜?回過頭看,消失在歷史中的名店千千萬,或許不該太悲觀?但我想我並不是悲觀,信息社會的發展速度是以往難以想像的,我們在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中丟失的未必是應該被淘汰的,相反可能因為我們走得太快,錯過了許多值得駐足欣賞的風景。
不過,如果達不到原店的水準,借屍還魂就大可不必了,一是砸了數十年經營創下的商譽;二來又讓食客大有人面桃花之憾。借屍還魂不啻鞭屍,不如換個品牌經營,讓逝去的老店就此入土為安,存點美好記憶在心中也算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