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國實施全球高關稅政策,引起各國貿易不明朗及成本急增,打亂全球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令到國際貿易貨物持續停運,外貿商持觀望態度,損害全球經濟發展,亦加速美國經濟衰退的發生。
在此背景下,香港航運物流業,不論是以美國出口市場為主,或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都影響到現時實質貨量及行業前景,業界必定要下定決心升級轉型,改變航運線路。一方面從多年的出口型為主轉為進口內地型航運物流樞紐,另一方面與新市場及與其他友好國家和地區建立「命運共同體」。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2024年內地與香港進出口貿易額為3097.02億美元。其中,內地從香港進口約185.62億美元,按年增長35.8%;內地向香港出口約2911.39億美元,增長6.2%。從資料看到,內地從香港進口有雙位數增長態勢,內地向香港出口按年增長只有單位數。
抓緊深化內聯外通
數據反映出,內地以香港作為進口市場需求大增,而香港可利用好自由貿易港的優勢,突破外圍對內地的封鎖,保障內地物資供應鏈安全,維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香港航運物流業對這方面亦應增加進口物流通道開發,包括葵涌貨櫃碼頭要積極對接廣西北部灣港,以及善用好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的黃金通道,助力粵港澳協同發展。
香港宜抓緊廣西對接大西南及華中市場機遇。桂港兩地互為合作,可加快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及北部灣經濟圈,利用北部灣港在陸路連接大西南(包括四川、雲南及貴州) 及華中地區(湖北武漢)、海上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以連通亞洲、南美洲、「一帶一路」等國家和地區,攜手共建「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筆者2月份在北京與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代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等部委交流,表達粵港兩地航運物流業需要加深融合,尤其需要廣西陸路貨運與港口多式聯運對接香港合作的協調,會面其間得到充分的肯定,全力支援香港發揮優勢,包括陸、鐵、海多式聯運發展,並繼續支持擴大至更多省份。
航運物流業界要有創新破局執行思維,開拓這北部灣「黃金水路大通道」,必須積極提早部署及落實對接,否則待「平陸運河」在明年建成後,廣西與周邊國家已建立了恆常航運動線模式,便再難以有桂港互通先機之優勢。
另外,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在今年4月7日啟用通關,筆者獲邀在現場見證當天開通儀式,首批進口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關,這意味着該口岸又增添了一項重要功能,外國鮮活水產可經該口岸進口,有利於推動大橋口岸進口品類結構多元化。
以往珠江西岸地區沒有能夠進口鮮活食品的指定口岸,若從其他口岸進口鮮活食品會令物流成本提高,亦因為路程較遠影響產品品質。至去年年底,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累計已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每天約70萬個包裹從港珠澳大橋進出。
香港海關與拱北海關及相關部門,持續共同推進「空陸鮮活食品專屬快線」建設,未來將會有更多境外鮮活水產、時令水果等生鮮品類從香港機場經大橋口岸進口內地,有利推動大橋口岸進口品類結構多元化,亦可運用珠海機場貨運到大西南及內地消費市場,深化兩地共融。
2018年美國政府實施不合理進口關稅期間,已有約四成國際物流及貨運代理行家,經過在其他國家市場調研後,業務從原本出口美國及歐洲市場,逐步轉往東盟、中東及拉美等 「全球南方」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利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政策紅利,重組國際供應鏈,拓展國際新業務。今次美國霸道地向過去十年有2715億美元(據貿易處統計)貿易順差的香港,增加毫無理由的進口關稅,令世界看清美國野蠻真面目。
加強東盟經貿往來
香港作為國家對外貿易及航運物流的最重要窗口平台,在當前關鍵時刻,自身「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更顯重要,航運物流業界亦應堅定意志,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保持自由貿易零關稅政策,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展示香港的國際貿易、航運及金融中心的長期穩定政策,加強外國企業與香港合作及投資的信心。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對東盟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表達中國始終堅定支援東盟團結和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援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在東盟國家深化關係大前提下,香港航運物流業亦應積極深化東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商機。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自2003年簽署以來,經歷了多次修訂,便利了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在香港進入內地的條件。CEPA目的是促進香港貨物更順暢地進入內地市場,降低貿易成本,提高香港產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競爭力。
通過CEPA政策,內地對原產於香港的貨物,全部給予零關稅待遇,計算方式是以「從價百分比」30%以上本地生產價值才可獲得香港工貿署CEPA證書,以豁免內地關稅方式進入內地。
筆者建議內地與香港相關部門,可以因時制宜,考慮調整政策,把計算為香港原產地30%以上的貨品內容,調低到10%,令到外國進口貨品到香港後,在香港為產品提供加工增值服務。例如為產品設計香港本地IP(知識產權專利權)、更換產品組合加工、檢測認證、付加專有技術等,此舉可促進更多外國貨品,經香港進口增值後,零關稅跨境物流方式運進到內地市場,深化內地和香港貿易及物流合作。
建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
運輸物流局正積極推動智慧港口發展,今年將完成構建港口社區系統(Port Community System, PCS),促進航運、港口及物流業持份者資訊互聯互通,增強港口競爭力。建設港口社區平台,是推動香港物流產業升級、提升運營效率與協同標準的關鍵布局,對香港發展「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的意義重大,是香港特區政府一個高瞻遠矚的政策。
PCS系統以智慧化和數位化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及區塊鏈技術,聯通海、陸、空運輸資訊,提供貨物交付過程中的資訊連通。藉着打通內地口岸平台,長遠更可與內地「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平台」對接,構建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數位物流供應鏈連接全球。該系統不僅是技術升級,長遠而言更是航運物流生態圈重構,透過模組化設計,連接包括貿易金融、保險等貿易相關增值服務實現電子化,惠及所有行業相關持份者。
PCS能夠提升港口競爭力,更能帶動金融、保險等相關產業發展,系統將成為構建「香港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重要引擎,能擴大更多合作夥伴連通香港,做到「內聯外通」的國家對外窗口功能。
「內聯」,將系統對接內地口岸平台,打通各省市口岸的進出口貿易所需數據;「外通」,接入更多「一帶一路」國家,通過區塊技術打通香港與內地及「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本地物流、貿易、金融業創造商機。
筆者在整個PCS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多次參與業界討論,得悉業界對這港口社區平台全面持正面支持態度,期望PCS給行業各持份者應用,提升香港港口及航運業數字化管理水準。通過香港特區政府牽頭推動和業界共同努力,香港航運物流業必定能再創煇煌。
(作者為香港物流商會主席、武漢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