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印度和巴基斯坦爭端的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當時英國對當地的殖民統治結束,但英國政府通過「蒙巴頓方案」推行印巴分治,形成穆斯林佔多數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印度,而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並未解決,為印巴長期衝突埋下禍根。
印巴剛獨立時,克什米爾人口以穆斯林為主,但英國扶植的克什米爾統治者是印度教徒,導致克什米爾成為衝突焦點。印巴均宣稱對克什米爾有主權,1947年為此爆發第一次戰爭。1949年,在聯合國主持下,兩國停火。聯合國決議規定要通過全民公投來決定克什米爾的未來,但由於達不到組織投票的條件,最終不了了之。這次停火後,印巴按照當時在克什米爾的實控線將其一分為二。1965年和1999年,印巴又圍繞克什米爾爆發兩次戰爭,但未能改變現狀。
1989年以來,克什米爾多次發生針對軍人和平民的襲擊,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情報部門資助恐怖分子,然後派遣他們前往印控克什米爾施襲。巴方否認相關指控。2014年,鼓吹「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上台,印巴關係更加緊張。2019年印度大選前夕,印控克什米爾發生針對印度準軍事人員的襲擊,造成逾40人死亡。隨後,當選連任的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的半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