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七日談(澳門篇)/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穆欣欣

  圖:「澳門圖書館周」設有多項書香活動。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的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的設立初衷是希望散居各地的人,無論年老還是年輕,無論貧窮還是富裕,無論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我非常喜愛這段讀書日的宣言,體現了對知識的尊重、對全人類的包容,溫柔而有力,擲地有聲。

朋友說,這段話像極了結婚誓言。

我卻說,書比人忠誠吧?它沒有背叛這回事。只要我們眼裏有它,它就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樂趣。

這篇文章,理應寫在讀書日之前。不過,我很快就為自己的拖延症找到了理由:忙啊,因為此前我參加了不止一個與讀書有關的活動。其中有兩場有意思的講座。

一場是九十一歲高齡、有「人民藝術家」美譽的文學家王蒙蒞臨澳門開講。王蒙一人帶動全場,講足一小時不喝水,不用ppt講稿提示,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無磕絆、無冷場,身體力行地詮釋了這場講座的主題──文學和語言的魅力。王蒙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藝術是思維的藝術,而語言也是觀念、情感和認知,能夠直抵人心。他以《三國演義》曹操在華容道上遇關羽的情節進入講座。曹操問關羽「將軍別來無恙」,短短一句,讓兩人的過往和現在的相遇交疊。關羽憶及當年曹操上馬金、下馬銀的禮遇,最終作出放過曹操的選擇。如果把「別來無恙」換成英語「Are you OK」,則味道全失。

別來無恙,此中有情。曹操一開口就贏了。語言的魅力,開場即從王蒙的講台撲面而來。

慕名來聽講座的人很多,包括我。九十一歲的王蒙,本是一部傳奇,一切於他來說,都能舉重若輕。自知學不來王蒙深厚的學養和文字功力,我的好奇在於,是什麼能讓一個人的生命長久又有質量?從王蒙身上,我看到兩樣東西,或許是自己還得以調整人生步伐:一是自嘲,用以化解窘境和尷尬;二是永遠的學習(新事物、新知識)。

王蒙說,一次一個特別年輕的電視台女記者問他年齡與寫作的問題,他不能直接回答:「我不老,我還能寫」,故以「明年我將衰老」作答,既直面衰老的自然規律,又顯露出四兩撥千斤的智慧。

明年復明年,明年未來,此刻我還未老。

王蒙在新疆生活過十六年,能用新疆話和當地人無障礙交流。再就是到世界各地,王蒙曾用英文、德文、波斯文、俄文演講,做出學習榜樣的示範。之於實用主義者而言,學什麼總是和有沒有用掛鈎,而王蒙則說:「先學習,後用。」

王蒙在講座上以李商隱詩句「昨夜星辰昨夜風」對應披頭四歌曲《Yesterday》,並以《夜雨寄北》四句詩闡釋文學作品如何展現時間的多重性。

如果說,文學是時間的藝術。那麼科幻文學指向的是未來嗎?另一場《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由內地青年科幻作家李易謙、檸檬羽嫣以「未來有多遠」為題共同主講,也許給出了答案。在科技神速進步的時代,關於未來的定義會隨之改變嗎?未來有多遠,既是對創作者提問,也是對時代發問。

八○後的李易謙本職是記者,九○後的檸檬羽嫣是醫學博士、神經科醫生,兩人雖業餘寫作,卻出手即不凡。李易謙的《維度》獲今年舉辦的第三屆科幻星球大賽科幻單元長篇小說冠軍;檸檬羽嫣的醫學題材《治癒者》被改編為內地熱播電視劇《治癒系戀人》。

李易謙回應主題,說如果科幻只看未來,那麼那些已經在我們生活中成為現實的科幻作品,是不是就失去意義不用再看了?顯然不是!檸檬羽嫣回顧自己從醫和寫作的歷程,是這些小問題從中學時期就開始困擾她:人是什麼?思維是什麼?記憶是什麼?是否可以進行記憶移植?又是否可以實現思維永生?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挾裹時代洪流而來,沒有人能繞開它。或許每一個寫作人都有過這樣的自問,「我會不會被AI取代?」李易謙和檸檬羽嫣對此的看法是,AI技術固然強大,但人類在科幻創作中的獨特價值、人類的情感認知、共情能力,在創作和閱讀中探索自我的過程,以及像旅途一樣的寫作,是從有趣的故事展開,世界觀也會隨之自然展開,這些都是AI不可取代的。

一位學生聽過講座後說,我懂了,未來即當下。

李易謙後來在澳門文學界的小型聚會上,說了一句霸氣的話:「以AI現在的文筆,你連和它拼一拼的勇氣都沒有,還寫作幹什麼?放棄吧,不要寫了!」

此外,澳門這段日子還有每年一度的春季書展。閉幕前一刻,我去了書展,負責書展的好友正好在場。眼前客流稀疏,好友卻說這是客流最多的一天。至於書展銷情,只得一成五,創下歷年新低。她接着對我說,澳門打造閱讀之城,辦書展卻門庭冷落。你不覺得很黑色幽默嗎?

一次書展的客流,不能說明澳門是否當得閱讀之城的美譽。不過,我們今天所說的「閱讀」,該如何定義,以及閱讀推廣的重點是什麼,卻值得再探討。

隨着時代的發展,電子書和有聲書等也被納入閱讀推廣範圍,和紙質書共同構築今天多元閱讀的天空。閱讀推廣更需要強調經典閱讀和深度閱讀,這是抵禦碎片化的信息侵蝕我們思考能力的最後一道防線。

讀書日過去了,你是否依然在閱讀?畢竟,讀書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是一輩子的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