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經濟思維/中國「內需盛景」與美國「關稅失靈」\宇 文

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假期,中國消費市場再次展現出蓬勃的活力與巨大的潛力。從旅遊出行到餐飲購物,從文化娛樂到綠色消費,消費市場呈現出全方位增長的態勢。這一盛景不僅反映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更凸顯了美國霸凌關稅政策的失靈。

美陷入自我消耗困局

五一假期全國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3%,全國國內出遊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這些數字背後,不僅是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底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向中國挑起關稅戰,不僅未能遏制中國發展,反而陷入自我消耗的困局。這場「內需盛景」與「關稅失靈」的對照,深刻揭示了全球經濟治理中單邊主義的局限性,以及中國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

消費市場火爆本質上是政策與市場協同發力的結果。當美國試圖通過加徵關稅構築貿易壁壘時,中國正通過完善免稅政策、優化消費環境,將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能。如果說美國充斥着單邊主義的零和思維,中國則向全球展示合作共贏的大國自信。

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個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世界經濟體系,才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向。而美國執迷於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老路,終將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正如一位跨國企業的高管所言:「中國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已經讓全球企業重新思考未來的戰略布局。那些試圖與中國脫鈎的國家,終將發現自己錯失了時代的機遇。」

事實上,特朗普2.0執政百日的糟糕表現,已經證明美國關稅政策的失敗與失靈。美國第一季度GDP按年收縮0.3%,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並且顯著低於去年第三季度3.1%和第四季度2.4%的增速。美國財政部前官員更指出,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可能陷入衰退。由於擔心關稅政策引發漲價風暴,美國民眾出現了囤貨潮。近兩個月,美國不少進口商提前大批量囤貨,這讓美國3月份貿易逆差激增14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

特朗普2.0極端的關稅政策正在形成美國系統性的惡性循環:關稅政策倒逼企業不得不提價轉嫁壓力,進而推高通脹、抑制消費,最終反噬經濟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已將美國今年GDP增速預期從2.6%下調至2.2%,並警告全面實施關稅可能導致長期衰退。

相比之下,中國正通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構經濟生態。文旅部在全國推出消費促進活動,商務部優化離境退稅服務,將入境遊打造為新的增長極;地方政府培育「非遺手工」「鄉村體驗」等新業態,使文化IP轉化為消費增量。這種「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互動,使得中國經濟即便面臨外部衝擊,仍能通過內需挖潛保持穩定。

中國提供內外兼修可行方案

由此,整個世界不僅看清了美國濫施關稅政策的霸道霸凌本質,也看清了中美全球經濟治理模式的優劣。美國對全球濫施關稅政策不僅低估了全球產業鏈的複雜關聯,也高估了美國單邊措施的威懾效力,更忽視了世界各國對多邊主義的維護。再看中國,則為世界提供了內外兼修的可行方案。

對內,中國的做法是:一是在政策層面,將擴大內需與制度型開放相結合,既通過以舊換新釋放存量消費潛力,又藉離境退稅吸引國際消費回流;二是在產業層面,推動文旅、科技、製造深度融合,培育戶外運動、數字生活等新增長點;三是在治理層面,通過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經濟與非經濟政策,增強系統抗風險能力。多措並舉,中國能夠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

對外,中國硬扛美國單邊主義關稅政策,給全球注入了維護多邊主義的信心,也突破了美國單邊主義霸凌政策的圍堵,中國互利多贏的多邊主義模式贏得全球信賴。

中國五一黃金周假期的消費市道暢旺,美國人則走上街頭反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兩者形成鮮明反差,向全球昭示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美國單邊主義在關稅迷途中越走越窄,中國多邊合作與內生增長才是通向繁榮的必由之路。

國際關係學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