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中美達成共識為全球經濟紓壓增信\陳 劍

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結束後,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根據聯合聲明,美國承諾暫停實施24%的從價關稅90天,只保留10%的稅率;中國則同步調整對美商品的關稅,並取消非關稅反制措施。這意味着,美方90天內僅保留加徵10%的關稅,期滿之後則保留34%的關稅。中美達成共識,對於穩定全球經貿具有重要意義,對中美兩國都是重大利好。事實也再次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唯有加強協商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為後續合作奠定基礎

這一輪中美經貿摩擦,由於美方對華加徵畸高關稅,中方為維護自己利益進行堅決反制,雙方在很短時間就把關稅拉到近乎停擺的狀況。這在全球化時代下,顯得格外罕見。在這樣情形下,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的會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球期待。

此輪會談主要成果,首先是恢復中美貿易,在此基礎上,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就更多的問題進行探討。包括中美在製造業、新興技術領域等方面的合作。這就需要建立具有持久意義的經貿磋商機制。

日內瓦談判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後續中美還會持續進行談判,90天之後的關稅有望從34%降至20%甚至更低。

不同於其他國家與美國談判往往需前往華盛頓,中美將談判地點定在第三國,這一安排充分彰顯了中美關係的平等屬性,也有力印證了中方始終堅持的談判原則─即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進對話與合作,拒絕任何不平等、脅迫性的談判模式。

中美會談後形成的會談成果,超出全球市場預料,符合筆者預期。此次會談成果之所以被評價為「超預期」,並非簡單的關稅數字減法,而在於它從直接對抗轉化為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為後續合作奠定基礎。

接下來90天的履約節奏,若能在規則透明、監測可信的軌道上持續推進,中美經貿關係將可能進入「分歧緩和、競爭有序」的新常態。

此次會談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中美雙方都不希望脫鈎。這一點十分重要。正因為此,雙方重建溝通管道,這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既然都不希望脫鈎,雙方都屬於主動方。也正因為此,雙方能夠以務實的態度對話,並重新建立起合作的基礎。這就可以解釋,整個協議在幾天內就能達成,並迅快形成共識。

二是中美之間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空間,而且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來46年交往,中美之間的合作交往極大促進中國現代化進程,推動了美國經濟持續發展。作為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的兩個大國,中美雙方在經貿合作中出現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關鍵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平等協商妥善解決問題

三是中方應對得當。美國啟動「對等」關稅後,中國是「以牙還牙」,是第一個反制「對等」關稅的國家。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這次的溝通結果,正是在前期鬥爭的基礎上,雙方相向而行得來的。

此次中美經貿對話,通過溝通,加深了理解。例如芬太尼問題,通過面對面交流,雙方也都第一次真正理解各自採取的行動,並提出了下一步如何加深合作。

美國將日益擴大的貿易逆差視為所謂的「不對等貿易關係」造成。但事實上,其貿易逆差與自身經濟失衡密切相關。如果雙方能夠坦誠溝通,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推動更加公平的貿易關係,那麼中美之間可以實現「共同的再平衡」。

此次會談達成共識,是中美經貿關係的一個積極動向,為後續溝通與談判奠定了基礎。但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分歧依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在於,雙方要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基礎上推進對話與合作。

中國經濟體制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