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電視劇《借命而生》改編自石一楓的同名小說。原著十七個章節,電視劇則只有十三集,可見劇集創作人並沒有刻意將原著小說情節拖沓。電視劇基本上根據小說的人物和故事而成,但是好些細節都有改動,由此而成為更具追看性的懸疑劇集。綜觀全劇,我覺得劇集仍能展現小說的其中一個主旨:平凡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作出救贖。
《借命而生》述說上世紀末一個奇情故事。杜湘東原是刑警學校尖子生,畢業後卻被分配到山區監獄當管教,即是類似香港的懲教人員。屈屈不得志的杜湘東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調任至刑警偵緝隊,此時他卻收到兩名犯人,來自國營六機廠的工人徐文國和姚斌彬,前者犯了毆鬥罪,後者開槍打傷了工廠的李超主任,令李超傷重死亡。由是,姚斌彬被判死刑,徐文國則乘機逃獄離開。
這種殺人越獄案件本來不算特別,然而故事交代姚斌彬手持的本應是假槍,卻被人預先偷換了。姚斌彬罪不致死,但陰差陽錯下送命。杜湘東自覺有責任,於是持續追查案件。徐文國越獄十九年後重返山城,誓要找出真兇。杜湘東和徐文國二人的靈魂其實早已湮沒,都是藉着他人的生命苟延殘喘。
劇集增添了一些原著小說並沒有的角色,藉此建構成一宗離奇案件,另外亦展示多年前國營企業過渡市場而面對的困難。殺人案件的細節雖然有些犯駁,但是劇集的主旨在於杜湘東的自我救贖心態。杜湘東其實只是一個監獄管教人員,但他對於姚斌彬的枉死深感歉疚,故此多年來都希望揭開真相,為已逝者討回公道。劇集《借命而生》就像一本影像化的小說,每集都有一個標題,敘事之餘時空跳躍,讓觀眾自行發揮聯想。全劇呈現的山城監獄環境,灰蒙蒙的色調既有格調,亦寓意角色的心理狀態:每人心中都有一所監獄,洗心革面才可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