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趙本山在春晚小品裏有一句諷刺之語:「你以為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這句話戳中觀眾笑點,成為春晚經典台詞,更在社會廣泛傳播。對一些換湯不換藥的更改門面,今天仍會說只不過換了個「馬甲」而已。
二○二五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入學考試即將在本周末舉辦,考試結束後,考生接下來要填報高校志願。需要注意的是,隨着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一些前幾年還是考生爭搶的熱門專業,現在卻變成了冷門,比如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在過去二十年城鎮化浪潮中曾長期佔據志願填報榜單前列,現在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行業用人需求銳減,土木工程備受追捧的地位急劇衰落,甚至已被列為最沒前途的「天坑」專業之一。熱門專業遇冷,會考慮穿上「馬甲」,有志願填報專業人士透露,部分高校這兩年悄悄把土木工程的名目換成了「智能建造」,雖加入涉智能化的學習內容,但核心課程仍是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知識。
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經濟、新技術與新材料等正成為引領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根據網上流傳的「避坑」指南,一些遇冷的專業現在多被重新冠以貼近發展趨勢的名目。在土木工程改為「智能建造」外,市場營銷被一些高校改為「大數據與智能營銷學」,工商管理被改為「數字經濟與商業決策」,還有的把建築供暖與通風專業改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把模具與鑄造改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把圖書館與檔案學改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過變換名目吸引考生。一些學生調侃,現在上大學最大的悲哀不是畢業就失業,而是沒等畢業專業先沒了。
其實,專業改名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經過繁瑣的審議、公示、審核、備案程序。與其急着換「馬甲」,倒不如繼續穿原來衣裳等一等,就像曾被認為過時的中式穿搭,如今又取代西裝與牛仔褲,成為了新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