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關稅戰期間 賴當局「媚美賣台」一籮筐

  圖:近八成人非常不滿賴清德施政

提高軍費向美表忠

今年2月,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召開安全高層會議,宣布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把島內防務預算提高至GDP的3%以上。這一決定意味着台灣將投入近8000億新台幣,如此巨額的資金,本可用於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卻被賴清德用於向美國表忠心。

耗資百億美元軍購

為爭取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2月傳出台灣當局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介於70億至100億美元的武器,表明「台灣致力於自身防務」。島內民眾批評民進黨當局對美軍購既無助台灣民生經濟發展,更破壞台海和平。

台積電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

台積電3月宣布將新增1000億美元赴美投資,涉及建造芯片廠、封裝廠及研發中心等內容,合計赴美投資額將達1650億美元。輿論批評賴當局協助美國威逼利誘台積電追加在美投資,使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被掏空的風險。

向美買600萬噸天然氣

台灣地區中油公司3月簽署意向書,將向美國每年購買600萬噸天然氣。台當局稱,希望藉此降低對美貿易順差。

淪為美國「遏華」棋子

賴清德3月公然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拋出所謂「17項策略」,進一步阻撓兩岸交流。台灣輿論批評賴當局為討好美國,甘願淪為美國「遏華」的棋子。

「脫中入北」實為「倚美謀獨」

賴清德在4月叫囂「脫中入北」。島內輿論直指,所謂「脫中」,就是妄想與大陸經濟「脫鈎斷鏈」,是赤裸裸的經濟「謀獨」,而所謂「入北」,實則是「入美」「對美效忠」,靠美國過日子。賴當局生編硬造的「脫中入北」概念,實質就是「倚美謀獨」。

謊稱進入談判優先位置

台灣方面4月聲稱,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台灣在優先位置,但被台灣網友批評是「綠色謊言」、「自我安慰」。

「吃苦當作吃補」激眾怒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戰」造成的衝擊,賴清德在4月一場活動中脫口說出台灣人要「吃苦當作吃補」,雖然事後賴清德辦公室提供給媒體的視頻剪掉這句,但仍引發輿論強烈批評。

華航買14架波音客貨機

台灣華航5月購買美國波音公司14架客貨機,總金額73.76億美元。兩岸輿論指出,華航大手筆購買美國波音客貨機,無非就是為了討好美國政府,希望在與美方進行關稅談判時,美方能手下留情。

台民眾批賴當局束手無策

針對民進黨施政亂象,中國國民黨5月公布民調指,近六成的民眾認為,面對全球經濟風暴,民進黨當局拿不出對策,只會搞「大罷免」。

「大採購大投資」討好美國

4月當美國宣布對台加徵32%關稅後,賴當局所謂「應對策略」實為對美「大採購大投資討好方案」,被批「要五毛給一塊」。

大公報記者蘇榕蓉整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