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重塑、地緣政治複雜演變的大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傳統優勢正在受到新一輪全球秩序重構的挑戰。在這種不確定性中,香港被中央政府賦予「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戰略角色,其核心使命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連接產業與資本、連接制度與規則。香港要真正扮演好這一角色,資本市場須率先實現結構性重塑,成為推動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激發產業轉型的前沿平台。
日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於國際關係和可持續發展中心(CIRSD)剛出版的Horizons期刊(2025春季號)發表署名文章《香港在世界變局中擔當全球的超級聯繫人》,系統闡述了香港在資本、產業、科技三個維度的連接角色,並提出包括綠色金融、財富管理、ETF跨境聯通、家族辦公室等方面的發展藍圖。本文將圍繞「香港資本市場如何改革以匹配超級聯繫人角色」這一核心議題,提出系統化改革思路與機制設計建議。
一、重新理解「超級聯繫人」在新時代的戰略定位
「超級聯繫人」不是傳統中介或通道概念,而是國家金融戰略對外的制度接口與資源整合者。這一角色至少包括三重功能:1.戰略連接功能連接國際資本與中國優質資產,是人民幣國際化、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橋樑。2.平台聚合功能─在香港建立資本、項目、制度、服務、數據五位一體的資源匯聚平台,實現產業金融系統協同。3.規則協同功能─成為中國制度國際化「試驗田」,在公司治理、綠色標準、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領域先行先試,為全球華語資本市場提供範式引領。
二、香港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瓶頸與變革契機
當前香港市場存在明顯結構性扭曲,嚴重制約其「超級聯繫人」角色發揮:1.市場層次單一:主板與創業板定位模糊,缺乏OTC孵化市場,無法容納中早期項目及多元化企業成長路徑。2.上市成本高昂:券商、律所、審計費用居高不下,中小企業難以承受,資本市場准入與生存雙門檻高築。3.估值體系失效:流動性不足與估值倒掛並存,企業價值難以真實反映,PE/VC基金退出困難,抑制資本形成。4.缺乏出清機制:沒有強制退市、併購退市、自動轉板等機制,「殼資源沉積+績差殭屍橫行」的局面嚴重損害投資者信心。5.監管包容度有待提高:在內地資本市場全面改革尤其是併購鬆綁支持產業轉型升級之際,香港改革節奏有待加速,提升監管包容度。
三、構建匹配超級聯繫人角色的資本市場系統改革方案
(一)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體系,應建立「主板+創業板+OTC市場」三位一體的市場分層體系。1.主板服務穩定成熟企業與國際投資者配置需求;2.創業板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及硬科技項目,簡化審批、激勵創新;3.OTC市場(可參考美國OTCQB或內地新三板)吸納非IPO企業、跨境項目、家族企業、Pre-IPO儲備項目,實現融資、流動性與估值發現功能。
(二)完善「退出機制」,形成資本循環通道,建設健康資本市場必須打通「進入─成長─退出」的完整鏈條。1.推動自動退市機制實施:以營收、股價、市值、審計意見等指標形成量化退市標準;2.鼓勵併購退市:提供稅收、審批便利,引導產業整合式退出;3.建立「轉層機制」:允許GEM企業轉主板,OTC企業衝刺GEM,以成長路徑激活市場生態。
(三)推動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制度平台,香港不應僅是資金聚集地,更要成為產業協同中樞。1.設立「超級聯繫人母基金」:由政府牽頭、政策資金引導、市場化基金管理,專注推動內地中小企業港股上市、香港企業內地投資、科技產業跨境嫁接;2.建立「跨境併購綠色通道」:針對內地民企「借殼來港」與香港企業「併購回流」提供專項審核與支持機制,釋放併購活力;3.鼓勵「估值修復型二級市場基金」:引入頭部PE、政府基金、家族辦公室參與低估值港股中小企業的併購整合與市值重塑。
(四)制度性降低中小企業上市與存續成本。1.建立「上市直通車」機制:對於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戰略性新興企業,設立綠色通道、專項保薦、費用減免;2.改革GEM合規監管要求,轉向信息披露導向、輕審核重持續監管邏輯;3.探索「帶項目掛牌+發行分離」機制,實現OTC掛牌即融資,降低首次融資門檻。
四、打造資本與可持續發展接軌的新制度優勢
(一)綠色金融生態建設與ESG制度統一,以《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為基礎,推動企業統一採用ISSB標準,加快港股公司氣候披露轉型:1.構建「綠色債券+綠色評級+綠色基金」一體化產品鏈,打造亞洲綠色金融中心;2.建立「碳資產交易中心」試點,推動碳信用、碳合約證券化交易機制,連接東盟及中東國家碳市場資源。
(二)吸引「耐心資本」參與中小企業融資與治理。1.優化REIT與基金稅務政策,激勵長期資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與定增;2.鼓勵銀行、保險資金設立「中小企業信用增信基金」配套OTC市場融資產品;3.通過家族辦公室網絡形成「估值+賦能+退出」閉環生態,增強小市值企業發展韌性。
五、治理機制與政策協同體系重構
香港資本市場的重建不僅需要交易制度改革,更需治理結構與監管機制創新。1.建議成立「資本市場改革統籌委員會」,吸納港交所、證監會、律所會計師協會、投資機構、企業家代表,共同制定中長期改革路徑;2.推動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認+聯動」:與北交所、新三板、深交所共建「多地多層跨境上市機制」,探索統一ESG標準、雙地掛牌、審計豁免路徑;3.加強與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國家金融互通合作,打造以香港為中心的「泛亞洲中小企業資本協作網絡」。
「超級聯繫人」是一項系統性戰略任務,其核心在於連接、賦能與引領。香港資本市場要真正承擔這一角色,必須實現從單一IPO市場向多層次、多功能、多維治理結構的系統躍升。我們期待一個新香港資本市場:這裏不僅是交易所,更是制度創新場、產業孵化器、財富匯聚池與規則協商平台。在全球重構中走出一條有香港特色的資本市場之路。
(作者為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